三一职院的他靠技能上过央视新闻,如今也成为了老师!

1761008789279.png

1761008874366.png

1761008878360.jpg

他,曾上电视、登热搜,数十家媒体纷纷报道!他的学生作品不仅被摆在崇德楼大堂、智能制造实训场学生作品展示区,更引得央视新闻、中国青年报、新湖南等媒体点赞!他曾是校园“名人”,在三一职院,周志达的名字,和实训场里飞溅的焊花、那些精巧的焊接工艺品紧紧连在一起。如今的周志达,凭借着扎实的技术技能,成为了湘潭县科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一名焊接老师,引领更多的职教学子成长为技能工匠。

三一职院的他靠技能上过央视新闻,如今也成为了老师! 观看更多转载,三一职院的他靠技能上过央视新闻,如今也成为了老师!初中毕业后,周志达怀揣着“学好一门技术”的心选择了三一职院,成为焊接WZ2001班的一名学生,认识他的师生,都记得这个从握着焊枪就手抖,到能带着大伙用焊接“玩”出花样的大男孩,他的故事,就像他焊出来的物件,带着股实打实的韧劲和温度。

“达人”的成长史也并非一帆风顺。第一次碰氧乙炔切割时,周志达怕得不行,“总担心乙炔瓶会炸,怕伤着自己”。上手操作,他比同学慢半拍,活儿也干得磕磕绊绊。看着别人顺顺当当的,他打起了退堂鼓。罗德强老师瞧出他的心思,课后把他叫住:“知道不如别人,那就练啊!不练,永远赶不上。”这话像块石头,砸进他心里。他厚着脸皮,一到休息时间就往实训场跑,罗老师也真耐心,手把手地教,从操作姿势到细节技巧,一点一点讲。就这么着,下午两节课的“开小灶”时间,他从东西都割不透,到能切得漂漂亮亮,那股子成就感涌上来时,他是真爱上了焊接这行当。

在三一职院,周志达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专业的几位老师,只要他有问题,哪怕是休息时间,也会放下手头事,给他演示焊接方法、讲清楚问题关键。这份实打实的支持,成了他往前冲的底气。他的焊接实训课老师宋金泉评价道:“他肯钻研,有想法,主动思考,经常请教,是个很优秀的学生。”

后来,他在焊接领域越来越出彩。2022年,校级焊接工艺品制作竞赛,他凭借一把“焊接吉他”获得了一等奖,这把“焊接吉他”不仅造型逼真、精美,还能弹奏出声,一经展出就受到了许多师生的关注和喜爱,更是被人民网、中国青年网、央视新闻客户端、中新网4家国家级媒体及三湘都市报、新湖南、红网、湖南教育电视台等12家省级媒体报道,其制作过程和弹奏吉他的画面更是登上微博热搜。2023年5月,他又在同个竞赛里摘了特等奖,学校焊接技能比武,他总成绩第一,成了“技能标兵”;泵车教具制作,还被评上“模范工匠”。他参与制作的高达2.3米,重600余斤的焊接“变形金刚”至今陈列在崇德楼中厅,成为了校园标志性作品。

周志达的学习窍门特别“质朴”,他总说:“我会经常去看一些焊接培训的视频和直播,有灵感了就去实训场操作,遇到不懂的就向老师们请教,手艺嘛,就是多看、多练、多问,再加上心里得有股子不服输的劲。”就像他爸跟他说的:“学技能这事儿,你往深里钻多少,将来人生就能站多高。”

三一职院的制度也在他身上烙下了印,尤其是6S制度。现在他当老师了,给学生上的第一节课,就讲6S,还老跟学生念叨“得练就一门技能,学好一门功课,连叠被子都得认真”。

现在,周志达一门心思扑在职业教育上。他觉得职业教育就是给普通人搭的“登云梯”,自己就得做那托着学生往上爬的“人梯”。周志达表示:“职业教育曾被贴上‘差生教育’的标签,但我始终坚信:每一名学生都值得被看见,每一份技能都能绽放光芒。职业教育不是‘淘汰教育’,而是‘点亮教育’。只要我们以理想信念为灯塔,就能帮助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作为电焊专业老师,他想着“拿焊枪当笔,用初心当墨,在钢板上写出教育的故事”,用真心和关爱温暖学生,把自己的手艺和学问,好好传给下一代。他也常跟学生们说:“学技能的时候,你肯往深里钻研,将来人生就能站得高,现在把本事学好了,以后薪资待遇肯定不会差。”

周志达的青春,在焊花一闪一闪里,完成了一场精彩的“变形”,而他现在,正带着这份热爱和责任,给更多职教学生的技能之路,点亮光。

(文/宋兴圆 张岳科 编/高妍 一审/高妍 二审/孙益辉 三审/欧阳明亮)


信息来源: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