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8 文章访问量:次
作者:
近日,湖南三一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三下乡”团队深入桥头非遗百业街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开展非遗劳动教育实践活动。青年学子在此沉浸式体验传统技艺,于劳动实践中感悟非遗魅力,探索劳动教育与文化传承融合新路径。 作为大中小学学生“五育”培养劳动教育示范实践基地,桥头百业街项目是由相关高校与桥头村共同申报获批的省级非遗产学研科普项目,是集非遗传承、劳动教育与文化体验的综合性平台。在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支持下,基地已引入大布江拼布绣传承人何娟等省级非遗大师到此设立劳动工坊,目前拥有白族扎染、土家织锦、苗族刺绣、油纸伞制作等涵盖金、木、土、食、布等系列传统非遗手工制作项目和工坊。 活动中,非遗工坊内学习氛围浓厚。学生们聆听非遗传承人、桥头劳动教育基地负责人覃大军讲解扎染历史与技艺精髓后,同学们亲手实践扎结、染色、氧化、清洗等工序,创作出独具特色的扎染作品。工业机器人2403班陈曦同学感叹:“动手体验才真正体会到非遗技艺的精妙,感受到劳动创造美的乐趣。”团队更在文创环节发挥创意,将扎染元素融入帆布包、丝巾等生活用品,赋予传统技艺新活力。 承担该省级科普项目负责人湖南省苗绣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刘宏教授介绍,基地今年完成三大升级:优化实践项目、更新教学设备、新增文创设计与莓茶直播带货模块,推动劳动教育与产业发展结合。目前,基地已与湖南工业大学、张家界学院艺术学院、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大学等10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已经形成规模化的学生接待能力,基地实现目标为打造成为精准对接湖南省学生“五育”培养标准劳动教育的校外示范样本。 三一职院“三下乡”团队此次非遗劳动教育实践,是桥头非遗百业街劳动育人模式的又一次生动写照。校团委指导老师向良麒表示:未来,三一职院团委将与桥头非遗百业街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持续深化校地合作,开发优质课程,让传统文化在劳动教育中薪火相传,为培养兼具文化自信与实践能力的新时代人才贡献力量。 (文/向良麒 图/刘阳 审/刘宏)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