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校馆协同,他们让非遗与工匠精神融入思政课堂

1758467974467.png

1758467975537.png

1758467975653.png

湖南日报9月19日讯(通讯员 许诺 马蔚南 刘阳)感受非遗的独特魅力与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9月18日下午,三一职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湖南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验馆(湖南雨花非遗馆)(下称“体验馆”)举行共建大思政课体系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交流会、共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签约仪式。

体验馆馆长邓运姣表示,体验馆始终致力于发挥民族文化与红色教育资源优势,拓展社会教育功能,而与高校的深度合作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路径。学校鲜明的工匠特色与现代产业文化特色,为双方协同育人提供了独特的结合点。“未来将以此次合作为契机,推动体验馆的非遗、民族精神资源与学校的工匠培养、产业文化教育深度融合,通过资源共享、内容共创,让民族文化与工匠精神相互赋能,共同打造既有文化厚度又有产业特色的育人平台。”

学校党委书记刘文良表示,加强与湖南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验馆的深度合作,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思政教育模式的关键突破口,更是学校构建特色育人体系的重要支撑。他指出,学校正全力打造以“悠久的历史文化、厚重的革命文化、活跃的现代文化”为核心的文化育人内核,并积极探索建立“校、地(馆)、企”三位一体“大思政课”合作体系,而此次与湖南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验馆(湖南雨花非遗馆)的合作,恰好为这一体系与机制的落地提供了优质平台与鲜活资源。

刘文良进一步要求马克思主义学院要以此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签约为重要起点,充分依托体验馆的民族文化与红色教育资源,将其精准转化为思政课堂的生动素材,深度融入课程重点章节与教学模块;要以“行走的思政课”为重要载体,创新情景式、沉浸式教学形式,打破传统思政课堂边界,真正构建“大思政课”“大思政格局”;要通过共建实践教学基地、联合开发教学案例与研学方案,结合师资共享、学术研讨、学生实践等常态化交流,让思政教育从课堂走向实地、从理论走向实践,切实提升育人的针对性、实效性与时代性,为培养兼具家国情怀、工匠精神与民族责任感,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筑牢思想根基。

此次交流中,双方就多项合作事宜达成共识。未来,校馆将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纽带,深化“馆校共建”模式,充分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共同探索协同育人新路径,为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贡献力量。



信息来源:https://m.voc.com.cn/xhn/news/202509/30488027.html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